終生受用的禮物: 培養節制的德行
Comm Ops2018-02-07T18:20:09+00:00

終生受用的禮物: 培養節制的德行
文:Temperance 媽媽
父母對小孩的期望
我們不難從新聞報道看到孩子們染上不少陋習:不少初小學生開始沉迷手提電話或電子遊戲、也有研究顯示九歲十歲的孩子已在媒體首次接觸意識不良、扭曲男女關係的資訊等等。
作為家長,除了讓孩子們在學業有所裨益之外,亦必須培養他們的德育,讓他們將來堅強的面對各種挑戰。
我們希望小孩子能夠暫停遊戲,先行處理他的功課及家務責任,建立生命中責任及玩樂的優次;我們希望小孩子能夠拒絕媒體鼓吹的不負責任的男女關係,培養一個長遠健康的男女關係及家庭。但如何才能幫助小孩子能夠正確行事呢?
德行的功用
要養成對抗誘惑的能力,天主教傳統勸勉人們要培養德行。所謂的德行,就是做好事的習慣。說穿了,每位家長或多或少也有做的,我們會培養小孩子見到別人時能自動打招呼、在別人送禮時懂得道謝、亦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隨意哭鬧。
今次我們提到的德行,是「節制」的德行,就是培養小孩子跟自己的欲望說「不」的能力。有心理學家曾做實驗,給小孩子做選擇:現在吃一顆糖,或等待十分鐘後吃兩顆糖。心理學家之後追蹤小孩子的成長,發現選擇等待以獲取更大回報的小孩子,在長大後會更容易達到成功。心理學家稱這種傾向為「延遲滿足欲望」。「延遲滿足欲望」的能力讓人能夠拒絕面前的利益,以求日後更大的回報。「節制」就是這樣的德行。
給父母的小叮嚀
「節制」德行的培育有很多方面,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學習面對我們身體的欲望,而當中最明顯的就是吃的方面。
例如小孩子一感到肚餓時、或看到好吃的甜品零食便希望立刻食東西;但不久就要吃晚飯了,那我們要教他們先行等待。小孩子或不能制止對某些食物的偏愛或不喜,養成偏食或變得吃過量;那我們要教他們也要吃得均衡健康。
我們要教導小孩與自己的身體相處,不被自己的身體控制。事實上,當小孩子學懂面對「吃」方面的誘惑,他們便能夠有能力控制其他方面的欲望。
我們不是要小孩子拒絕身體的需要,卻要引導他們透過身體的欲望,更確切了解自己的身體:我肚餓了、我累了、我很高興、我生病、我害怕……當小孩子認識了自己的身體,他們便能和自己的身體好好相處: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身體,不被一刻間的欲望所蒙蔽,以得長遠的益處。
家長的責任,包括培育小孩子成長。其中必不可缺的就是讓他們智慧和身體一起成長。智慧不單是知識的培育,而是要他們確切知道自己該如何生活。在此方面,德行的培育實在不可或缺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培育我們的小孩成材。

方便工具推介
清泉出版社新推出的《認識自己 – 幼兒 / 兒童系列》,以簡單的文字和生動的圖畫,讓父母更有效幫助子女認識天主是愛,自己是一份愛的禮物,學會自理感恩,實踐德行。
幼兒系列
《每人都有一個身體》
《每個身體都很聰明》
《每個身體都是一份禮物》
兒童系列
《每人都能交付》
《天主為男孩和女孩都有一個計劃》
《每個身體都有話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