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集內容

第十三集 離開的決定

今次是最後一集的「幸福婚姻的背後」。Dorathy 和Vitto至今婚齡31年,倆人結婚15年後離婚。分開長達10年之後,他們才發現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,最終勇敢選擇再次面對過去,重新建立婚姻關係。十分感謝他倆分享離開和復合的心路歷程!

Vitto自少受到家人的寵愛,習慣被照顧。婚後孩子出世後,感覺失寵、迷茫和失落。Dorathy憧憬的幸福溫馨家庭生活落空,她發覺工餘之外,就是獨力承擔家務和照顧兩名孩子。她被憤怒的情緒支配著,語氣和態度變壞,使面臨事業低谷的丈夫更加自卑和難堪。終於Dorathy忍無可忍,決定在40歲送給自己一份大禮物:終止失望沮喪的婚姻關係。Vitto雖然不願意離婚,但自尊心作怪,只好不顧一切簽名。

Dorathy享受了一年自由、自主的生活後,開始感到孤寂、苦悶,漸漸發覺自己仍然想念和愛對方。她陷入失眠、抑鬱、大壓力的狀態。Vitto在痛苦的十年快速成長,學會自我照顧,學會有危機感。Dorathy在一次朝聖旅程中,釋放了心中的憤怒,學習自省和寬恕。在冷靜中,她反省到被憤怒蒙蔽丈夫的付出,她的傲氣使他退避三舍。天主的恩寵推動她改善自己,並且勇敢地藉書信、小禮物表達愛意和關懷。改變後的Dorathy不但與Vitto修補關係,和兒女的關係也大大改善。倆人終於在兩年前再度步入教堂,重訂婚姻盟約。

公教婚姻輔導會家事調解督導Debby讚賞倆人離婚後,勇敢承認仍愛對方,她指出離開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。因為作決定時往往被情緒主導,只看到對方的不是,所以一定要保持冷靜,最好先找人傾談和商量。抉擇時,除了考慮個人的需要,如果是有子女,這絕對是一家人的事。大家都有責任面對困局,冷靜地分析關係的問題所在、分開達到什麼目的及要想清楚後果。

13集的「幸福婚姻的背後」到了尾聲。結婚只是一個起步,要達致幸福,倆人就要一起攜手找尋答案。Vitto認為幸福婚姻是以善引善;Dorathy則覺得要信任自己愛伴侶,並要把愛對方放在首位。你對幸福婚姻又有什麼體會?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十二集 你懂我嗎?

James是天主教徒,和信佛的Tracy戀愛時問題多多,但當Tracy正式皈依成為佛教徒後,倆人卻相處融洽。他們是怎樣面對、克服信仰不同的困難呢?

James和Tracy戀愛11年,彼此被對方的真誠、坦率、感覺舒服所吸引。James自少是天主教徒,當然希望和伴侶有共同信仰,雖然Tracy參加了天主教慕道班,但始終有被迫的感覺,抗拒受洗。她帶男友參加浴佛節,James拒絕參與宗教禮儀,Tracy在盛怒下竟然拂袖而去。他們經常為小事爭執、互相指責。當倆人決定結婚,參加婚前輔導時,問題才初露端倪。

倆人終於明白大家都是為對方好,但缺乏溝通。當男友因為不明白而拒絕接受時,Tracy向男友發洩反感的情緒。關俊棠神父解釋真心接受之前,一定要先弄明白。指責之前更需明白對方背後的意思,大家拿事情出來解釋、剖白自己的想法,提出對方忽略的地方,真相才會浮現。換言之,要打開自己,讓對方了解自己。

Tracy在醫院做義工探望病人,學會了耐心聆聽,一改以往急於表述的方式。她學習佛學時,在靜觀發現自己的急躁,決定努力改善自己。她漸漸變得溫和、謙卑、友善和坦誠。James覺得很奇怪,以往自己都有善意提醒對方,女友卻盡力否認,現在反而自己主動改變。在她改變後,她亦願意交流。關神父指出不同宗教基本上不會引起衝突,反之真正信仰使人心安、向善。修繕成為較好的人後,更可改良人際關係,使婚姻更為美好。關神父重申意識到自己有怒氣時,請不要說話。如果意識不到怒氣,衝口而出傷害了對方,事後則要道歉。

最後,倆人分享幸福婚姻的心得,Tracy說要有情有義、心甘情願、不變初衷;James覺得最要緊是實踐耶穌的教導:彼此相愛、愛人如己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十一集 銀髮婚姻:空巢與退休

嘉賓 Dominic 解說「空巢」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家庭階段。當子女自立門戶而離開家庭,父母又正值退休,驟然失去照顧兒女的生活重心,他們因身份失落而感覺孤單、抑鬱的同時,如果夫婦婚姻基礎不固,多了共處時間,衝突的機會也相應增加。相反來說,如果夫婦因應個人需要,分別進修及培養興趣,又共同向新目標進發,「空巢期」可以是第二個蜜月的契機。

譚先生夫婦十分認同Dominic。當譚太的幼子搬離家庭時,譚太尚未退休,她仍然抓緊時間弄湯水送給幼兒。但當兒子透露生活習慣被打擾時,譚太雖然接受,但非常不開心。幸好她用書信向兒子表達心情後,他的態度改善了,譚太轉而為他執拾家居。退休後,譚太利用兒子上班候車時間和他傾談,間中相約在公司附近午餐,總算安撫了牽腸掛肚的心情。漸漸譚太意識到多做喜歡的事情,參與團體活動和做義工,使生活變得充實。

譚先生贊成不要期望太多。在退休初期他很開心,以為有更多空閒時間。他每天到公園走走,一星期兩天玩草地滾球,但發覺沒有了目標和方向感。他毅然報讀照顧長者的高級文憑課程,也鼓勵太太報讀。他知道兩人各自活動之餘,也需要培養共同興趣。現在夫婦合力帶課程,嘗試新事物,倆人看完電影後一起交流分享。譚先生由參加旅行團到現在親自設計和籌備旅程,開心自由之餘更多了一份成功感呢!譚太參加興趣班,譚先生讚賞她親手做的小背包既實用又窩心。

現在倆人關係更密切,譚太發現和同住的奶奶、已經有孩子的長女,改善了關係。丈夫在家的時間多了,更明白母親的情況,終於了解譚太以前向他傾訴的。夫婦承認過去工作太忙,現在陪伴外孫成長,起了滿足和補償的作用。譚先生覺得無論在什麼階段,人都要終身學習。譚太覺得不要把不開心的事情藏在心中,要好好溝通,但亦要懂得放下。祝願銀髮婚姻如紅色的楓葉,變得更為燦爛!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十集 兩地相隔

Augustine 長時期在內地工作,和 Caroline 兩地相隔整整二十年,每逢週末才回家。倆人遇到不少問題與挑戰,他們怎樣由貌合神離變成恩愛夫婦, 補救時間上的缺乏?

Caroline 在家中排行最細,性情依賴,丈夫不在身旁,她承受很大的壓力。個性獨立,更為主管級的丈夫回家時,好像上司般批評、抱怨和給予指示,使她滿腹委屈與無奈。Caroline 苦不堪言,對大女兒的反叛亳無對策,惟有用夜歸逃避面對女兒。她真的到了心力交瘁程度,一心只想脫離非人生活,但念念不忘女兒,怕破碎家庭會帶給女兒不良影響,只好苦悶地獨力支撐。Augustine長期漂泊,太太沉默寡言,返家如住旅館,感到十分無趣,倆人的婚姻亮起紅燈。

大女兒的反叛促使Caroline積極學習做父母,倆人參加夫婦培訓班、懇談會等活動。沙士期間,Caroline更大病入院,丈夫在香港時陪伴在側,悉心照顧。出外時,Augustine細心和她拿手袋,深深的觸動了Caroline,再次感受到丈夫重視自己。

Augustine從學習中留意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,並且努力補償過失。倆人學會溝通的重要。雖然Caroline事先請丈夫不要相告其越軌行為,他仍然選擇坦率透露黑暗面。在起初她不知道怎樣反應,但最終欣賞丈夫的勇氣和誠意。藉著祈禱,Caroline獲得力量,致力學習天主的慈悲和寬恕。

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秘書長 Filomina分享道歉的五個幅度:真心真意、補償過失、承認責任、真誠悔改、請求原諒。Augustine絕對符合了。他覺得夫婦之道在於坦誠,Caroline 經驗到受著情緒困擾時,伴侶要耐心聆聽,而不是給予指示。夫婦兩地相隔,真是很大的考驗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九集 走出幽谷

丈夫有婚外情,Carmen 經歷了13年傷心、憤怒、失望、甚至絶望。Clement尋求婚姻輔導,倆人了解到婚外情只是他們關係問題的表徵,而他們亦願意去處理一些存在已久的矛盾。最後攜手走出困局,重新建立婚姻。

Carmen信任丈夫,但孩子年幼,對他北上發展,只好逆來順受。她全神貫注工作和照顧兩個幼兒,沒意識到忽略了孤單寂寞的丈夫。Clement受到姻親關係困擾,負面感受沒有出路,只好採取逃避方法,跟友人尋歡忘卻煩惱,且把不忠的行為合理化。Clement託辭工作繁忙,留在內陸的日子漸多,Carmen偶然下發現丈夫有婚外情,在盛怒下搬回娘家,整整一個月足不出戶,掉進抑鬱的狀況。

幸好教會的一位姊妹聆聽她,陪伴她參加祈禱聚會。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,小組成員坦誠的分享中,Carmen重拾勇氣和力量。她冷靜反省後,心有不甘,決定不放棄婚姻。Clement感到內疚,雖然渴望保存家庭,但被憤怒的妻子拒絕,失去方寸。好友引導他了解自己仍愛太太,在無助下找婚姻輔導幫忙。在修補過程中,Carmen 不畏長途,在週末帶孩子北上,跟丈夫遊玩,而Clement甘願接受被監察,亦帶同家人到廠和公司,公開其已婚身份。倆人經歷痛苦爭辯、漫長的艱苦的掙扎,終於從創傷、不信任、患得患失中走出來。

Tracy 分享兩成七的輔導個案涉及婚外情,男士佔七成、女士佔三成。婚外情的成因大致分三類: 第一類是婚姻發展性,例如小孩問題、早婚、與前度感情關係、失望、婚姻進入新階段等。第二類是外在因素,例如工作時間長、多異性的工作環境、伴侶多病、經濟壓力、離港工作等。第三類是推動婚姻的內在問題,例如情感疏離、缺乏性滿足感、好奇、解悶等。在婚外情輔導過程中,建立信任的關係和穩定情緒後,將進入探索期找出導致問題的成因,抉擇期和修補關係非常重要。要走出幽谷,先要把當事人的生命放在首位,雙方的誠意缺一不可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八集 難孕心事有誰知?

Jenny 和Chris充滿使命感,想以過來人的痛苦經驗和大家分享,他們期盼同行者正視不育問題,不用行寃枉路,因為不育是有方法解決的。

Jenny有婦科病,自知難受孕,經婦科醫生介紹,他們轉而向生育醫生求助,並且接受人工受孕的安排。由於缺乏資訊,夫婦把人工受孕成功率寄予厚望。三年內兩次失敗使兩人受盡精神、肉體的折磨,他們不但要付出巨額金錢,壓力就更大。希望落空帶來極度沮喪和無助感,兩人甚至有打消生育的念頭。公教婚姻輔導會的呂煥玲醫生解說現今每6 對夫婦已有1對不育,成因因人而異,尋求援助時,大多數經已努力6至7 年,他們對生命有很大的渴求。

Jenny 和Chris最後經友人介紹,認識自然生育方法後,到新加坡接受治療。自然生育方法就是透過觀察女性的體溫及黏液,精確地找出可孕期。這方法的好處是科學地以圖表記錄身體其他可孕期的徵狀,而安排行房的時間,但並不機械化。而且無需在固定時間打針、做手術,沒有壓力和痛楚。呂醫生解釋自然生育方法在美國已有40多年的歷史,近兩年才引進香港。採用自然生育方法,1週期受孕的成功率是76%,3週期的成功率是90%,而6週期的成功率高達98%。

Jenny 和Chris坦承在最初並沒抱任何希望,以為極之科學的人工受孕也不行了,這樣自然的方法更不用說啦!怎知道在第3個週期,驗孕棒已經帶來喜訊,倆人真的不敢相信!Jenny雖然要先用藥物調理好身體,但只是一些沒有副作用的藥。Chris欣慰太太無需受苦,他們只是選擇在較合適的時段行房,既促進彼此親密共融的關係,又自然和完全沒有壓力,意想不到竟那麼有效。

Chris好想推廣這方法,希望有需要的人士不會延遲就醫。Jenny希望大家不要過問友人的生育情況,他們可能已經盡力嘗試,過份關心只造成壓力。呂醫生則希望大家輕言提及自然生育方法,看看友人有沒有興趣,始終年齡是重要因素,如果求助者超過40歲,難度會相對地提高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六集 同甘共苦

寶珠和Joe 結婚三十多年。在倆人新婚後一個月,Joe患上急病並導致失業。寶珠承受很大的壓力:旁人閒言閒語、經濟緊縮、生育的煩惱等。太太體貼的安慰Joe先養病,但他向旁人發洩負面情緒,寶珠無助地哭泣。

Joe不忍太太傷心和擔心,克制自己和醫護人員合作,希望早日康復照顧家庭。寶珠看到丈夫遇難亦能積極樂觀面對,仍關注自己的幸福,為找到付託終身的伴侶而恩慰。這病不但使兩人感情跨了一大步,亦完成了Joe的心願。

向來自強不息的寶珠,無助地向夫家的聖像許願,若上主護佑丈夫平安無事,她願意追隨丈夫入教。Joe一直為伴侶接受信仰祈求,但天主的計劃果真奇妙。兩人有著共同的信仰後,彼此心意相通。

老人專科莫俊強醫生認同照顧病患者的困窘,夾在病患者和醫護人員中間,照顧者承受的壓力、情緒和需要常被忽略。難得Joe很早醒覺到太太的處境,他的正面回應給予太太很大的支持。莫醫生說一些長期病患的夫婦,最後選擇分開。如果他們懂得主動求助,促進彼此間的溝通,這是可以避免的。

寶珠十分贊同溝通的重要。她感謝Joe坦誠相告,如果他凡事遷就她,到達某臨界點自己終會爆發,那時她一定受不了。寶珠接受他的勸勉,學習接受「不被遷就」的相處模式。Joe亦感激太太的勉語「黎明之前最黑,卻是快要天亮」,助他捱過困局。

莫醫生讚嘆Joe很懂得表達自己,更把病患變成兩人發揮彼此扶持、共同面對的契機。寶珠亦轉向天主求助,信仰的確給予人力量,惟有天主可以把痛苦的經驗轉化成幸福。寶珠和Joe異口同聲說,幸福婚姻就是兌現婚姻承諾:和另一半共度困難,無論發生什麼,願意一起走下去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五集 養兒育女:贏在起跑線

在香港只有一成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,Pinkie 和Joel卻早有共識,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。孩子入學時,他們選擇了一間以玩樂為主的幼稚園。但當兒子在傳統天主教小學升讀二年級時,煩惱接踵而至。

Pinkie每週至少有兩晚要陪伴兒子做功課至零晨,或是要他在翌日五六點起床完成。孩子的功課甚至引起夫婦間的衝突。

為培養兒子的責任感,Pinkie堅持不能欠交功課,而且要認真地完成。Joel不想糾纏在做功課上,覺得有得交就行。他初時嚴苛地責罵兒子,媽媽亦經常指責兒子不專心,並且催促他。太太不滿丈夫遲歸,要她獨自兼顧兩個孩子。Joel承認是逃避,他不忍心看到太太為兒子的功課而折磨自己。漸漸兒子出現一些怪現象,在考試時肚痛或發燒,甚至要缺席應試。夫婦意識到問題所在,改變了管教模式。

Joel先向兒子道歉,承認用錯方式管教他。他鼓勵孩子盡力,只要求他合格,但要以進步為目標。有一次兒子取得很低分,Joel溫和地同他探究改善方法。Pinkie則用打傻瓜對待兒子溫書時的錯誤。他們亦鼓勵孩子發展興趣,但只會報讀孩子主動要求的興趣班。

教育心理學家朱可達博士讚賞Pinkie 和Joel的修定,因為休息和健康比功課更重要。最難得的是Joel勇敢承認自己的過失,並請求兒子原諒,指出這是最好的品德教育。批評孩子笨、無用、懶惰,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。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避免惡言衝口而出,弄得孩子自我形象低、逃避及放棄。朱博士提醒家長留意壓力的徵兆:頭痛、失眠、肚痛、抑鬱情緒等。養兒育女之道是讓孩子平衡發展,增加好奇心,助他們涉獵和嘗試不同事物,找尋興趣而不是成就。這樣,孩子自然會開心愉快地學習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四集 奶奶唔易做

「做人新抱甚艱難」,當年李太雖然不是和奶奶一起住,但家姑向兒子打小報告使她不快。李先生卻希望太太自己處理,勸她忍得就忍,不能忍只有學習信任。

丈夫身體力行,絕對信任太太,從不理會媽媽的微言。李太被丈夫感染,改變負面想法,主動邀約奶奶行街購物,婆媳相處日漸融洽,最後感情竟然恰似兩母女。
李太現在有三位新抱,旁人也誤會她們是母女關係,她是怎樣處理婆媳關係的呢?

李太回想起新抱新婚時,她倆同樣遇到小許困難,但經李太主動坦誠溝通後,一切迎刃而解。當第二名孫兒在加拿大出世,李太專程前往協助大新抱,但處處受她的規條限制,很不是味道。李太再次採取正面思想,放下身段虛心學習,依照新抱的方式辦事。新抱因而安心休息,身體回復得很快,而且衷心感激家姑的援助。公教婚姻輔導員Angel讚嘆李太不計較身份、輩份,沒有掉進權力爭鬥的陷阱。

第二位新抱有兩個小孩,當她要帶一個孩子出外,李太主動到她家照顧另一人。一次早上李太比預期早到達,新抱埋怨被吵醒。李太明白她整夜照顧生病的孩子很辛苦,連忙向新抱賠罪,化解了危機。輔導員Angel指出李太的體諒不但傳遞了一份尊重,她更接收到一份大愛。Angel欣賞李太由自己出發,考慮並滿全對方的需要,而不是要求新抱順應自己。

現在李太經常和十二位家人相聚,大新抱一家回港時,更多至十八人。李太不厭其煩地預備湯水和美食,只要見到一家人開開心心,融洽相處,她什麼辛勞都拋之腦後。李太深信無私的愛是幸福家庭的要訣,只要愛屋及烏,虛心學習,與時並進,做奶奶不大艱難呢!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三集 姻親矛盾

Eliza 和 Ben結婚15年,育有兩個11和9歲的孩子,夫婦自覺聽話而尊重長輩。結婚初期與老爺奶奶同住,Eliza感覺委屈,自己的地位如家中傭人,奶奶和丈夫卻關係親密,她反而成為倆人的第三者。

Ben夾在兩人中間亦不好受。雖然媽媽要求Eliza跟隨她的方式照顧自己,Ben覺得只是疼愛子女的表現,要太太遷就,因而忽略太太的感受和需要。

搬離倆老後夫婦感情並沒有好轉,Eliza和兩個孩子連成一體,Ben感覺十分孤單。不在兒子身邊,奶奶加強指導媳婦,Eliza只好把情緒發洩在自己和丈夫身上。媽媽不斷查詢夫婦倆的關係,也使Ben苦不堪言。最後Eliza 和 Ben參加夫婦培訓班,婚姻才重見曙光。

倆人明白原生家庭塑造了大家性格、習慣、價值觀。他們日漸掌握把對方放在首位的表達方式。自兩年半前Ben的爸爸離世後,媽媽察覺和兒子疏離了,時刻想找他陪伴,更埋怨他變得不孝順,使他煩惱不堪。太太深明大義,瞭解奶奶的處境。丈夫向她傾訴痛苦與壓力時,Eliza感到欣慰。她不但默默陪伴丈夫,還鼓勵兒女親近他,使他感受到慰藉和支持,家庭的融洽、溫暖。

婚姻輔導員梁敬之先生解說家庭是一個系統,代代相傳、不斷重複,有時還會形成一些陣營。幸好Ben終於成功脫離原生家庭,和太太融合。婚後當然要和原生家庭保持良好關係,但再不可以完全聽從父母。當太太感受到被愛和受重視,自然會對奶奶好。因此夫婦要把對方放在首位,並且刻意營造優質獨處的時間。倆人有共識地安排節日也很重要,例如要尊重對方的家庭、分享期望、協議不即場爆發而留待返家後處理、定立撤退計劃等,最重要是讚賞對方的付出。處理姻親矛盾,只要夫婦同心,其利斷金!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二集 新手爸媽

Charlotte 和Arnold結婚三年,兒子十八個月。他們在適應新婚生活的同時,亦要由二人世界變成三人行,面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,他們是如何適應呢?

小鳥依人、依賴丈夫的Charlotte成為新手媽媽後,真是分身不暇、疲憊不堪。兩人上班後,嬰兒由媽媽照顧,晚上和週末則夫婦聯手。Arnold不單自理能力高,而且要求更高,他不時細心提點太太,幸好Charlotte十分接受建議,倆人既有默契又合拍。

小生命帶來的改變著實不小。Charlotte更願意回夫家,因為孫子使長輩充滿歡樂和活力,促進一家人的關係。但畢竟貼身照顧幼兒,花去他們所有精力和時間。太太全情投入,Arnold有妒忌和被受冷落的感覺。Charlotte自覺忽略丈夫,幸好Arnold很體貼而願意配合。是什麼使倆人這樣順利過度急速的轉變呢? 倆人異口同聲歸功於婚前準備充足。正如婚姻輔導員Annie說的,倆人學會了五種愛語:互相肯定欣賞、優質相處時間、會心禮物、愛的服事、親密接觸。倆人自謙尚有改善空間,他們正面臨嚴峻考驗。

Charlotte新的育兒方法引起媽媽的不滿,牽動母女的情緒。Annie提議嬰孩出世前,可陪伴長者參加嫲嫲婆婆湊孫班向專人學習。另外孩子參加play groups後,可向長輩簡單提及導師教授的技巧。夫婦現今最大的分歧是Arnold想迎接第二名孩子,而Charlotte雖然希望有一個女兒,但朋友間兩孩媽媽的經驗使她卻步。她怕自己承受不了壓力,更怕孩子要面對太大的壓力。Annie明白Charlotte的擔憂,提議先找相關資料回應憂慮,例如獨生子女的另一面;兩孩媽媽好的經驗等,倆人再冷靜尋求共識。Annie提供秘訣是:只可以讓小孩圍著大人轉,而不是大人圍著小孩轉。

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

第一集 婚姻的前奏

Paul 和Michelle抱著組織美滿家庭的憧憬相識,但在拍拖的磨合期卻步,既不敢邁向婚姻,但又不想就此分手。什麼使倆人陷入兩難的局面呢?他們最後又如何處理呢?

Paul品性沉默穩重,遇到Michelle發怒時,更是木訥;Michelle多言、情緒起伏較大。當男友看到自己有情緒時,仍然默不作聲,她感覺更氣憤。雖然大家努力付出時間,但最後仍然是格格不入,恐怕婚後更會變本加厲,因此很苦惱。在另一方面,倆人難得的彼此價值觀十分接近,大家不單非常重視關係,而且有愛心,很喜歡當義工服務弱勢社群。最令倆人難分難捨的,是他們認定並非找錯了人,而是用錯表達方法。這份彼此珍惜,推動他們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。

家庭輔導員鼓勵Paul和Michelle實踐「一人退一步、一人前一步」的相處模式。Michelle學習少作聲而耐心聆聽, Paul則要學習用說話表達感受和情感。過程當然困難重重,幸好輔導員更教了Paul另一絕招: 當愛侶情緒失控時,來一個深情的擁抱,此招無聲勝有聲,十分靈驗。倆人日漸培養出堅定的意志和毅力,終於有信心步入教堂。回望過去的日子,Paul感受到婚姻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,而Michelle的退一步,不但讓伴侶有機會表達,也讓自己用心聆聽。

公教婚姻輔導會的Toby讚賞Paul 和Michelle真誠地表現真我,不掩飾亦不討好對方。更欣賞他們並不因性格的差異而放棄,而且重視相同的價值,因而珍惜彼此間的關係。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斷提升自省能力,認真地學習相處之道,為婚姻建立鞏固的基礎。良好的婚前準備,絕對是幸福婚姻的前奏!

第一部份 第二部份

幸福婚姻的背後

現今社會的離婚率不斷上升,離異的婚姻對夫婦雙方,尤其是子女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。節目旨在探討一般婚姻困難的產生原因及處理方法。每集邀請不同夫婦分享真實故事,並有專家如社工、婚姻輔導員、臨床心理學家、醫護人員等,提供專業意見。

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主辦

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協辦

 

感謝香港電台提供廣播權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