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談友誼 

文:Temperance 媽媽

現代的論述和坊間的教養之道不乏歪理:「父母應只當子女的朋友」、「教育還是留給學校老師等專業人士」,好使子女較易聽取父母意見及保持輕鬆愉快的關係。然而,父母獨特的角色,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。如果父母放棄其教導的責任,只願輕鬆地當子女的玩伴,實質與「棄養」無異。良好的親子關係決不會令父母敗給子女的朋友,反而能幫助孩子成長,能明辨是非,謹慎擇友,擁有健康的群體生活。

父母常見的問與答

朋友是什麼?我可以沒有朋友嗎?

縱然有人是獨自居住,但在社會也必然屬於不同的群體如家庭、學校、教會等。在和其他人互動中,我們和其他人建立關係。天主造每一個人,都能透過和別人互動,學習分享,付出和接受。人與人之間的愛建構了家庭,亦建設了社會。

朋友就是人際關係的一種,人自由地選擇和別人作朋友。社會上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性格和長短處,透過朋友彼此的關懷互動,積極地分享生活,互相幫助,社會將能更共融完滿。

那些才是真正的朋友?

人與人的關係是雙向的,「朋友平時常相愛,唯在難中見兄弟。」(箴言17:17)真正的朋友在困難中互相扶持,在喜樂時一同歡樂,不會猜疑或妒嫉。「義人給自己的友伴指示道路,惡人的行動卻引人誤入歧途。」(箴言12:26)真正的朋友不利用別人來滿足自己的私利,當朋友有過錯時,會作出友愛的規勸,朋友間互相尊重並在生活中學習成長。

如何面對朋友間的排擠或欺凌?

應細察自己待人接物是否有任何令朋友不悅的行為。對方有否曾提及原因,而那些原因合理嗎? 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有不同的性格,興趣或價值觀而排擠你,那些欺凌別人的並不是真正的朋友。「友人的抨擊是忠誠,仇人的擁吻是欺騙。」(箴言27:6)既然朋友是可以自由選擇的,就應遠離一些沒有良好品格的人,避免被影響或同化。友儕的欺凌不容忽視,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被欺凌的孩子,那時候有可能要考慮為孩子轉換環境。

給父母的小叮嚀

和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

除了每天的例行事務,你有花時間陪伴孩子,和他說故事,談天和玩耍嗎?或是單單處理雜務和溫習功課已花光了你們的時間? 每天嘗試花20-30分鐘透過說故事,玩耍,做運動等和子女相處交流(一起看電視不是互動)。還是太困難嗎?可嘗試在交通或用餐時放下電話手機,聆聽子女各種異想天開的念頭。

父母的待人接物

子女總希望父母能關愛自己。唯父母喋喋不休的告誡,和令人尷尬抓狂的無禮行為,有時成為親子關係的障礙。孩子也觀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。要是父母在家𥚃和對外人表裡不一,對朋友說謊,在外阿諛奉承,在家卻滿口不是,孩子多會有相似的行為。

留意子女的友儕關係

父母日常應關心子女的生活,應避免單向如考試般的提問:「你近來同朋友點樣?你的朋友成績好嗎?」等等。可先分享自己的生活,如:「我今日和同事一起在公司吃飯……你今日午飯時有和同學一起吃嗎?」或「飯後你們喜歡做什麼?」慢慢聆聽子女和朋友的瑣事,忌插咀打斷或加以批評。如子女遇到友儕間的問題,單單向老師或學校投訴或許治標不治本,亦有可能令其情況更差。父母可先了解情況,再按需要提供意見或協助。良好的親子關係,有助孩子建立自信,幫助他有效地處理友儕間的問題。

延伸討論

你願意嘗試和伴侶定立一個與孩子專屬的親子時間嗎?

在長假期時,你願意和孩子計劃邀請他們的朋友一起遊玩嗎?

– 本文由 惜身文化 Culture ToB 提供